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6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多普勒雷达晴空回波识别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质量控制基础上,采用徐州雷达站2009年4月和9月雷达资料,统计并对比几种常见的降水回波与非降水回波特性,找出一种有效地识别晴空回波的方法。该方法在不同径向距离区间(小于25km及25~200km)采用不同的识别参数,能够较好地将非降水回波中对临近预报有用的晴空回波信息保留,而将其他非降水回波信息(地物回波、超折射回波等)剔除。依据该方法识别的晴空回波区域所对应Doppler速度可用于判别大气平流状况,从而为预报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2.
彭春华  张端禹 《湖北气象》2008,27(2):177-181
2008年3月28日,华中五省预报服务和科技管理人员针对2008年初在中国南方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过程,就冰雪灾情分布、气候条件、机理研究、灾情评估等多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这对于制定今后极端气象灾害的服务预案有积极的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此类灾害的预报技术和深入研究它的形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3.
在回顾国内外雷达网建设和在水文水资源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着重对国内外的雷达降水的估测算法、雷达临近降水预报和雷达测雨信息在水文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就未来雷达技术应用于水文水资源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地基GPS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万蓉  郑国光 《气象科学》2008,28(6):697-702
加密的地基GPS全球定位系统网具备监测中小尺度天气水汽变化的功能.利用对流层延迟与水汽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地基GPS水汽反演方法以获取大气可降水汽总量PWV和斜路径水汽含量SWV,并通过层析算法得到三维水汽分布.PWV的时间变率、PWV水平梯度变率和区域PWV水汽辐合辐散量定量反映了水汽输送以及区域水汽增减,PWV时间序列的初始峰值在暴雨临近预报中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地基GPS网的PWV可以作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重要资料.不同指向的SWV可以表征测站周围水汽的非均匀性质,SWV和三维水汽层析可有效用于中小尺度天气的湿度分析和降水的定量预测.结合掩星GPS和其他探测信息,GPS/MET可以在暴雨监测预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基于微波成像仪资料反演陆面降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微波亮温与降水的关系,结合时空匹配较好的TRMM卫星测雨雷达(PR)、微波成像仪(TMI)资料,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统计反演降水的新算式,并对新算式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0.1~3 mm/h和3~6 mm/h的降水来说.新算式反演结果与PR雷达反演降水相关较好;对6~10 mm/h的降水来说,新算式反演结果与PR雷达反演降水相关较差;对于大于10 mm/h的降水,新算式反演结果与PR雷达反演降水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均方根误差比较大,说明用这种方法反演降水,对于强降水中心的确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反演结果较实际偏小.通过对2004年7月18日发生的一次特大降水反演结果表明,卫星反演雨带的空间分布、强降水中心位置与PR雷达反演降水以及地基雷达反演降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6.
改进的AREMS对2003年汛期降水预报及对比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包含三维变分同化的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AREMS和AREM2.1对2003年主汛期(6-8月)进行了每天两个时次(08时和20时)的实时平行预报试验。对24h累积降水量预报进行了分区检验,结果表明:(1)AREMS对我国夏季降水具有较强预报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区TS评分最高。长江中下游、华北和华南地区空报率大于漏报率,东北和西南地区东部则相反。(2)模式条件的改变(模式层顶、侧边界条件及初值分析)对不同区域24h降水预报的影响程度不同:6-8月平均而言,影响最显著的是东北、华北地区,然后依次为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影响最小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3)模式条件的改变对不同区域TS评分影响不同:6-8月平均而言,AREMS对东北地区降水预报效果改进最显著,特别是12-36h时效的降水预报;对华北地区的改进也非常明显;对华南地区降水预报水平整体下降;对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东部改进不明显。(4)模式条件的改变对不同区域空报率和漏报率影响不同:华北漏报率明显减小,但空报率有所增加;东北绝大多数的空报率与漏报率都较AREM2.1有所减小;西南东部地区,08时漏报率略有所减小,空报率增大,20时反之。(5)长江中下游、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TS评分差值在6、7、8各月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7.
暴雨中尺度涡旋系统发生发展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位涡方程出发,导出描述三维涡度强度变化方程,分析大气层结及其变化等对三维涡度强度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垂直涡度变化的分析,揭示了大气层结变化、水平能量锋演化、垂直风切变等有利于涡旋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针对湿中性层结特征(θse/p≈0),讨论了降水反馈对中尺度系统发展的影响,并揭示湿中性层结下凝结潜热的垂直非均匀分布与垂直涡度的耦合强迫作用可能是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8.
李武阶  李俊  公颖  王娟 《气象》2007,33(2):3-9
利用2004年6—7月武汉每天两个时次探空资料计算出的可降水量以及各层的比湿和相对湿度,对比分析各种水汽量的垂直分布以及逐日演变特征,探讨了2004年梅雨期武汉上空水汽的演变及其与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随高度递减,90%以上的水汽集中在700hPa以下;7月的水汽含量高于6月;武汉上空出现整层比湿增长或中高层比湿增长可导致整层相对湿度明显增长,而且增长的幅度随高度递增;在暴雨分析预报中,分析中高层水汽演变好于分析低层水汽演变;采用整层平均相对湿度和可降水量结合分析整层水汽演变以及将中高层平均的比湿和相对湿度结合分析中高层水汽演变时,对暴雨预报均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9.
地基雷达与TRMM/PR的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具有较强的监测预警能力,对研究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云雨结构、理解降水内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单站点地基雷达受到诸如电磁波衰减、地物干扰等影响,在探测上存在一些限制。为了扩大天气雷达探测区域,需要采用多部天气雷达组网联合探测。然而雷达组网的各雷达之间没有进行统一标定,影响雷达网资料一致性、组网拼图,以及使雷达资料在数值模式同化的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以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搭载的经过精确标定的测雨雷达PR(Precipitation Radar)数据产品作为标准参照源,订正地基雷达GR(Ground-based Radar)的反射率因子偏差。为了减小PR与GR之间观测值对比的不一致性,利用最佳配对数据对比法(ABCD, Available Best Comparable Dataset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江苏省六部地基雷达(南京、常州、连云港、南通、徐州、盐城)的反射率因子值进行订正。最后对方法的应用范围、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0.
DEM数据源及分辨率对HEC-HMS水文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DEM数据源及分辨率会影响流域特征参数的提取,进而影响水文模拟结果.将ASTER 30 m DEM、SRTM 90 m DEM及基于ASTER 30 m DEM的40 m、50 m、60 m、70 m、80 m、90 m重采样DEM作为HEC-geoHMS模型输入,提取流域特征,采用HEC-HMS模型,以西笤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2011年6月和2011年8—9月的两场降雨径流过程中,DEM数据源和分辨率对水文模拟输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次径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都较好,模型确定性系数都大于0.82,但是单峰的洪水模拟效果总体更好,基于SRTM 90 m的模型确定性系数比基于ASTER 30 m DEM、重采样90 m DEM的模型确定性系数都大.基于重采样DEM的模型确定性系数变化较大,而且与分辨率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在HEC-HMS的模拟中,基于ASTER 30 m DEM和基于SRTM 90 m DEM的模拟输出结果相对误差相差3%~5%,基于SRTM 90 m DEM和基于重采样90 m DEM的模拟输出结果相对误差相差2%~4%,基于重采样DEM的模拟输出结果相对误差相差最大达到了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